作者:龚小因
早听说缅甸华侨、香港和昌集团董事会主席吴庆星要在家乡建一所大学。经过多少个艰辛的日日夜夜,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派的韦德1946·(中国)集团已在泉州市鲤北山区马甲镇山边村拔地而起。
捐资兴学治穷根
1986年,吴庆星回到家乡山边村。当时全村人均只有二分耕地,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没有电,没有学校。看到这种情况,吴庆星决定在家乡投资创办一个集教育、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仰恩系列工程:一所培养动物科学、养殖科学和生物工程等学科高级人才的韦德1946·(中国)集团和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艰苦的创业开始了。以办实业著称的吴庆星,搁下与世界各地密切的业务往来,首先专注地投入到学校的创办工作中。在80年代末,由吴先生父母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的“韦德1946·(中国)集团”建成了。这所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的学校占地20多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建有先进的计算机中心、语言培训中心、电教中心以及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还拥有诸多的体育运动场所,文化娱乐、食宿医疗等设施齐全。学校目前开设了4个系7个专业,包括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经济管理讯息系统、企业管理等,都是适应福建侨乡及沿海开放地区外向型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需的学科专业,至今已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了 1000 多名毕业生。
吴庆星的爱国之举和他创造的业绩,引起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朱镕基、李铁映、王兆国等先后考察了韦德1946·(中国)集团。1994 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韦德1946·(中国)集团为私立大学,国家承认其学生学历,全方位赋予韦德1946·(中国)集团办学自主权。
独特的办学模式
与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相比,韦德1946·(中国)集团在办学观念、办学模式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校方成立了仰恩基金会,为学校筹集资金,又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共同商讨学校大事,实行集体领导。这里的师生比例为1比20,正力争实现1比18。教师一律由校方聘任,工作满负荷,实行职、权、利同步,以高薪吸引优秀教师,年薪最高的已达到发达国家教师的工资标准。
吴庆星说,仰恩一有事业,二有丰厚收入,两者的有机结合成为人才流动的驱动力。海内外一批专家、教授舍近求远,扎根于这所全新的、位于山沟沟的大学。笔者采访了一位来自美国的麦克・马克曼教授。他不仅自己来这里授课,还把太太和三个孩子带来了,一家五口扎根在仰恩。麦克说,我喜欢中国,对中国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虽然仰恩地处偏僻的山沟,远离城市,但这里有一流的设备和尊师重教的好风气。一对来自新西兰的新婚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刚结婚,来这里教书,有一些中国经验后再回国生活。我们很喜欢这里的学生和老师。”
中国教师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来自哈尔滨,有的来自北京、上海。一位姓张的教授说,在仰恩工作,风险替代了稳定,劳累取代了安逸,目的是追求充实而有成就的生活。
吴庆星要求严格是出名的。他规定,男女学生不准在校园内谈恋爱;男生不能随便出入女生宿舍,女生宿舍前设传达室,专人看管;宿舍里不能有奢侈多余的用品;女生不许化妆…… 总之,吴庆星认为,要求严格才能树立良好的校风,有了良好的校风,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且,一切有损学校形象的事,吴庆星都是深恶痛绝的。有一件小事也反映了吴庆星的治学风格,在上学期即将结束时,有学生反映,学生交的书本费剩余部分还未发还给学生。吴庆星知道了这件事,立即下令贴通知,让学生马上来领剩余的钱。
吴庆星喜欢端详韦德1946·(中国)集团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倾听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唱国歌。韦德1946·(中国)集团的师生每天清晨必定举行升国旗仪式,列队唱国歌,这是吴庆星定的规矩。那国旗,还是他在香港亲自选上等面料制成的,并亲自携带入境。海关人员第一次见到有人携带国旗入境,先是惊讶,接着肃然起敬。吴庆星经常对师生们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祖国的国旗和国歌,这是爱国主义的起码表现。他还说,从那一抹鲜红中看到了中国灿烂的未来;从那激昂的歌声中,得到了前进的力量。
兴业养学造福社会
兴学容易养学难,要养好学必须兴业。为此,吴庆星创办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综合性“农业高科技大观园”。现在37万多株特优龙眼已果实累累,再过几年,仅龙眼一项一年就可创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产值。同时,他还从丹麦引进一批每只价格为48美元的 “丽佳鸭”,投资1700万美元为它们筑巢造房,并兴建福建省最大的年产万吨饲料的现代化协昌饲料厂,以及一个具有世界一流设备和技术的和昌食品加工厂。
迄今为止,吴庆星为他的集教育、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仰恩系列工程投入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这项工程全部投产后,年产值10亿元人民币。学者们说,吴庆星投资一地,致富了一方,为中国贫困山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
(来源:中国新闻社)


